中国气象台站
广东省气象局 | 2015-05-26
分布
中国气象局通过几十年的业务发展与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建立了能基本满足实时气象业务需要的台站网。目前共有地面气象观测站点2500个左右。太阳辐射观测站98个,高空气象探测站120个。大气本底监测站4个,酸雨观测点82个,农业气象试验站70个,农业气象基本站672个。拍发绘图天气报站点650余个,为军队、民航等部门拍发各类航空危险天气报的站点每年约1000个左右,402个站的地面报和90个站的高空报参加全球(或区域)气象情报交换,每天发报量约达12万份,每月编制近万份各种气象观测记录月报表。许多台站还承担拍发省内小图天气报、台风加密报、雨量报等任务。
历史发展
早在1743年,西方传教士开始在我国北京建立测候所,进行气象观测。1840年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先后在他们的势力范围内城镇、口岸设立气象台站。1911年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于1912年在北京建立中国自己的气象台——中央观象台。此后,民国政府有关部门、院校逐步在各地建立测候所、气象台。1945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建立解放区的第一个气象台,在东北、华北解放区也相继建立了一些气象台站。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气象台站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目前,国家气象部门已建有各类气象台站2600多个。此外,中国农垦、水利、民航、盐业、海洋、航天、石油等部门也设有各类专业台站1300多个。它们共同组成了全国气象台站网。中国气象台站的分布密度、观测质量和时效已达到或超过世界气象组织要求的标准。
类型
中国气象台站根据不同建制,区分为国家气象部门的国家气象台站和属于各专业部门建制的专业气象台站。
国家气象台站包括:
1.气候观测站:分为基准气候站、基本气候站、一般气候站、辅助气候站四种类型。
2.地面天气观测站:担负定时地面天气观测并实时发报,提供给天气分析预报使用。一般由基准气候站和基本气候站承担其任务。
3.高空观测站:分探空站和测风站两种。
4.航空天气观测站:主要提供军事和民航安全飞行所需要的航空天气预报和危险天气通报。绝大多数地面天气站和部分一般气候站承担其任务。
5.农业气象观测站:分农业气象试验站、基本农业气象站、一般农业气象站三级。
6.太阳辐射观测站:分一级、二级太阳辐射观测站。
7.天气雷达观测站。
8.卫星云图接收站。
9.大气本底及污染观测站:分基准站和区域站。
10.降水酸碱度分析站:由部分气候观测站承担其任务。
台站迁移
气象台站常因观测环境条件变化或其他原因而进行迁移。如北京气象台1950年至1997年共迁址四次。由于台站迁移,其观测记录序列或多或少受到影响。影响程度由迁址距离、拔海高度、站址地形及周围环境条件所决定。如果台站迁移后两地的地形、环境条件差异不大,且水平距离不超过50公里、拔海高度差在100米以内,其迁址后观测记录一般不会出现不连续现象。如果超过上述条件,对观测记录序列的影响则不容忽视。对这种情况,其观测记录一般应采取分别统计或进行序列订正等措施。
文章关键字: 气象|气象台站|中国
下一篇:气象数据>>